当前位置:范文无忧网 » 公文文书 » 法律制度

外来人员进入车间管理制度

2023-01-16 6 来源网络

[生产车间现场有哪些管理条例]转载,供参考。 工作现场“6S”管理条例 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约束自己 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认真、讲究的做好每一件事 总 则: 一、为了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合理的工作场...+阅读

第一章 目的 加强对进入车间的外来人员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安全生产,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章 适用范围 进入公司车间的外来人员(参观人员、外协厂家、设备维修人员、业务联系人员及其他外来人员)。 第三章 细则 第一条 参观人员。 1.参观人员进入车间必须由相关人员陪同,无陪同人员严禁进入车间。 2.不符合相关手续,门卫严禁参观人员入内。

3.参观人员必须由各车间正大门(规定大门)进入,严禁从物流门进入。 4. 参观人员严禁进入黄线以内,严禁接触发动机、车身及零件。 5.陪同人员对参观人员在车间内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参观人员违纪负责。 6.员工对参观人员进入黄线内,或拍照、录像必须加以制止。 7. 参观人员严禁在车间内大声喧哗,服从管理。 8. 参观人员严禁在车间(及卫生间)内吸烟。

9. 参观人员严禁在车间内接、打手机。 10. 参观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拍照、录像。 11.严禁将包裹带入车间内。 第二条 外协人员。 1.外协人员必须向综合办申请办理《出入证》。 2. 外协厂家进入车间必须经所属车间领导(主任或主管)签字后,在门卫处办理登记后方可入内。 3. 外协厂家着装必须符合所在车间要求,注意不得外露硬质物品,将《出入证》挂在脖子上。

4.严禁外协厂家从物流大门进入车间。 5.携带物品进入,必须办理相关手续。 6. 外协厂家必须经所在工位班长同意后方可进入与自己产品有关的区域,不得随意到其他地方活动。 7. 外协厂家不允许与员工聊天,不允许妨碍员工工作。 8. 外协厂家必须要服从所在车间的管理。 9. 外协厂家严禁在车间(及卫生间)内吸烟。 10.严禁在车间内大声喧哗,必须服从管理。

第三条 设备维修、联系业务及其他外来人员。 1.必须有相关人员接待,或经过相关部门人员许可后(电话同意后),方可入内,否则,门卫严禁让其入内。 2.设备维修人员必须经相关人员同意,否则严禁进入黄线以内。 3.进入黄线内着装必须符合要求,注意不得外露硬质物品,将《出入证》挂在脖子上。 4. 携带物品进入,必须办理相关手续。

5.员工对联系业务及其他人员进入黄线内,或拍照、录像必须加以制止。 6. 严禁在车间(及卫生间)内吸烟。 7.未经许可严禁拍照、录像。 8. 严禁在车间内大声喧哗,要服从所在车间的管理。

延伸阅读

寻找易燃易爆车间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存放危险品 各单位应当按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合理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性质相互抵触、相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品应当按照《仓库消防安全管理...

生产车间安全巡检制度的格式急求求达人指点两份资料供你参考: 1、项目安全监督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所监督的工程进行安全巡检,每次巡检的内容须及时填入该工程的"监督工作手册"中。 2、安全巡检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安全监督...

急急急怎样做好一份有关药厂车间的绩效考核制度控制制度我刚总体可以分为两部分,部门绩效和人员绩效。先说人员绩效生产车间分为两种,一是操作人员、二是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可分为三个部门 (1)共性职责考核,包括质量、安全、公司规...

如何提高生产车间的工作效率一、均衡生产,调度有序 ⒈配合公司,根据厂部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结合本部的生产实力,具体组织生产计划的实施工作。 ⒉负责实施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贯彻落实致班组。 ⒊制定...

如何提高车间生产效率1、 提高生产,制度先行。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生产制度,以确保生产有章可循。 2、 生产状况,定期反馈于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并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可以通过工作结果定...

急需铸造行业质检仓库岗位职责车间工具管理制度落砂工岗位物流公司部门职责及部分岗位职责 部门职责 董 事 会 1、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2、制定公司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审核决算方案。 3、制定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应该如何规定生产车间的管理制度为: 一.总则 1.为了确保生产秩序,保证生产车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厂发展,结合本厂生产车间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实用于本...

外来人员管理制度范例如何具体如下:1。 需持有企业各管理部门规定的手续证明及证件才能引员工进场,同时需签订有关 协议及安全保证书。2。 对于已办理人场临时手续的人员,需由所在部门造册登记后报安全...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1、加强工作现场的务工人员的规范管理,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劳动纠纷。深入了解务工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早发现纠纷的苗头和不稳定因素,把劳动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2、做好劳动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