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无忧网 » 演讲发言 » 读后感

急求一篇800字以上关于心理的书籍的读后感大神们帮帮忙

2023-01-03 7 来源网络

[春朱自清读后感400字]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阅读

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读后感 我读到的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的本子,标注〔美〕A.H.马斯洛 著,李文恬(“恬”字左边加“氵”)译,林方校。 虽然译者介绍,此书是“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研究”的著作,不过我觉得以心理学的术语,也是用马斯洛自己的话,此书是阐明他的“成长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的。 人人几乎都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他的“自我实现理论”。

但如果一个人不满足于从别人的综述中学得一知半解,那就非得读一读马斯洛的《存在心理学探索》不可。 一 马斯洛建立他的理论是从批判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开始的,他在本书中写道:“弗洛伊德对于人的描述显然是不合适的,他没有考虑人的志气、人的可以实现的希望、人的神圣的品质。弗洛伊德给我们提供了心理病理和心理治疗的最全面的体系……”“弗洛伊德向我们提供了心理疾病的一半,而我们现在必须用心理健康这一半使之完成。

” 从以上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马斯洛对人性的研究也是“动力”一派的。不过他不是象弗洛伊德一样将动力归之于“本能”“性本能”,他提出了动机背后的需要,这才是人生的真正动力之源泉。 他的关于需要的理论是深刻而细致的。前面讲过,一般人常常只了解到“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几种需要,用它们来解释人类活动的动机。

读过此书,才会学习到马斯洛更深刻的论述。 首先,他是将5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的。前4种需要属于基本需要,最后一种才是成长需要。 第二、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马斯洛将基本需要看作一种“缺失性需要”,反过来说,这些需要缺失人就会得病。不过不是生理病,而要得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疾病。

这是马斯洛的精神病理学。他写道:“神经病从其核心和起源来看,似乎是一种缺失性疾病;它起源于没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称之为需要的东西,这些需要是和对于氨基酸和钙的需要是一样的,即它们的缺失就会引起疾病。”马斯洛的这些观点,不但具有理论和哲学上的意义,对于我们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来说,更具有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

第三、马斯洛更推崇和看重成长需要。在他看来,基本需要的满足仅是使人不得病,而追求成长需要才能使一个人更健康。基本需要的满足需要依赖一系列客观条件,有许多是人无法左右的。只有成长需要——自我实现,才完全是从内心而来的动机,几乎不需要外部的条件就可以实现。有这种需要的人,更重视精神领域的价值的追求,更能摆脱世俗的名利羁绊,心态更平和,胸怀更宽广,生活更有目标。

第四、需要的满足必须是一层一层进行的。所以马斯洛的发展心理学强调必须关注儿童的基本需要的满足,需要的缺失就会使儿童的人格受损。他说:“只有感到安全的儿童才敢于健康地成长,他的安全需要必须得到满足。”“低级需要自身充分满足已经实现的基础上会浮现出新的高级需要的倾向。有幸正常生长的儿童,需要获得了满足,当他充分尝到的快乐厌烦了,会热切地继续寻求更高级的、更复杂的快乐,只要这些快乐对他来说已经变得可以得到而又无危险和威胁。

” 二 马斯洛对于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论述是激动人心的。我个人认为这些论述是他的心理学理论中最令人感动,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这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体验,它具有高山仰止般的道德高度。“任何人在高峰体验时,都暂时具有了我在自我实现个体中发现的许多特征。也就是说,这时他们变成了自我实现的人。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时的性格上的变化,而不仅仅是情绪与认知的表现状态。

在这时候,不仅是他最快乐和最激动的时刻,而且也是他最成熟、最个体化、最完美的时刻——一句话,是他最健康的时刻。” 不要以为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是一种玄学式的论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从认知、情绪、对同一性的体验等几个大的方面,说明了高峰体验的特征。总之,高峰体验虽然不可人为的召之即来,但它并非不可理解。

它是长期追求后的一次飞跃,是经历长时培养后的开花结果。 “高峰体验时刻的人,成为一个更纯粹精神的而较少世故的人。”“他摆脱了阻碍、抑制、谨慎、畏惧、怀疑……”“他是更有创造性的。”“高峰体验仅仅是善的和合乎需要的,而且从来没有被体验为恶的和不合乎需要的。这种体验从本质上就是正当的。这种体验是完美的、全面的。

” 三 中国古代对于人性的理解有“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两派。如果这样简单的分类,那马斯洛是属于相信“人性本善”的。他对世界和人的根本看法是乐观的,在这一点上与弗洛伊德似乎是相信人性本恶迥然不同。 马斯洛这样表明着自己的观点:“似乎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认为,邪恶行为是反应性的而不是本能性的。这种看法包含有这样的意思,虽然‘恶的’行为是非常深地置根于人性之中,而且是从来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当人格成熟和社会改善时,仍然可以期望缩小恶。

” 所以, “专业的心理治疗家每天都在转变和改变着人性,每天都在帮助人变成更强大、更有...

延伸阅读

求不抱怨的世界读后不抱怨是一种态度。 不抱怨是一种境界。 《不抱怨的世界》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觉得非常惊艳,封面上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的几个字让自己心羡不已,因为那几个字是:“优秀的人...

求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希望是自己写的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

不抱怨的世界第一二章读后[《不抱怨的世界》第 一、二章读后感]这本书是由美国最伟大、最受崇敬的心理指导师,威尔·鲍温所著,《不抱怨的世界》第 一、二章读后感。拿到这本书之前的几天,我一直在迷茫:我...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要一个5000字的早已听闻“紫手环”的魔力,终于有机会体验一回.但正如《不抱怨的世界》开卷语所说的,“紫手环”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内心。或许要真正达...

道格拉斯的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我看完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后,想起我以前看过的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

求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为避免撞车请慎重回答谢————《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首先感谢行政部组织这次读后感交流的活动,让大家能以此为契机更加深刻的交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好的做法及更加先进的思想。作为部门的管理...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2011[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2011]《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当我接到这本书的一瞬间,时间仿佛停止了,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2011。我深深的被这本书名吸引,要不是马上就要开始培训,真想入其...

求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不要重复啊拒绝抱怨,努力工作 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

征关于心理学的论文或读后感 1500 2000字读《行为心理学》有感 没有没有原因的行为。 人的行为尽管错综复杂,但却是可以解释、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它具有可认识的发展模式,并受其自身内在规律的制约。 人快乐,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