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时间:04月07日 网络精选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精选30篇)

  《孙权劝学》是一篇展现古代君王重视教育、提倡学习的典范之作,其内容富含深意,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精华,我们特意准备了几篇关于《孙权劝学》阅读答案的范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及教育意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视角。我们鼓励每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的词。

  ① 见往事耳( ) ② 即更刮目相待( ) ③及鲁肃过寻阳(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请你用原文回答,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4、你认为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5、请你用原文回答,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的?

  6、比较我们以往所学的仲永与本文的吕蒙,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①了解 ②重新 ③到了……时候,到。

  2、①相隔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了。

  ②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军中多务。

  5、“略”

  6、“略”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尸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横线词语。(2分)

  治经为博士( ) 但当涉猎( )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研究儒家经典 粗略的阅读

  小题2:(1)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而不接受孙权的劝说。(2)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国的阿蒙了

  小题3: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小题4:略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3: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认知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出成语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谈启示即可。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3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阅读:

  1.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本文主要通过( )来刻画人物

  3.鲁肃的话表现他( )的感情

  4.文中孙权善权,请结合实际对不爱学习的艾万同学进行“劝学”(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

  1、

  (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治经为博士吗?

  (2)只是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长兄你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了?

  2、对话

  3、惊叹

  4、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没有成就,长大就会遭到社会的抛弃,让自己无比后悔。(仅供参考)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见往事耳

  (3)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4)及鲁肃过寻阳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

  B.炳烛之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D.结友而别少而好学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小题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推辞、推托了解戏弄到了……时候

  小题2:(4分)A. C.

  小题3:(4分)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吕蒙了。

  ②怎么有当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的呢?

  小题4:(4分)要求联系文章内容说明观点。一个观点1分,分析1分。

  答题要点: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平等对话,坦率真诚,说清其中1个方面得1分。师旷委婉,巧妙设喻(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古今异义的字词,比如“见”古义是“了解”,“及”是“到了……时候”。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以”皆为“用”,C项“为”皆为“做”。B项“之”一为“的”一为舒缓语气不译,D项“而”一作连词一作助词。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卿:对对方的爱称;才略:才能谋略;非:不;复:再。第二句,安:怎么;为:做;而:却;戏:戏弄;其:他的;君:君主。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孙权是以事(自己的情况)劝学,师旷是用比喻的方法来劝学,要运用文中具体的情节来说明他们劝学的不同。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5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线词。(6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 (4)及鲁肃过寻阳( )

  (5)恐已暮矣 ( ) (6)盲臣安敢戏君乎 ( )

  【小题2】《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请写出成语并解释含义。(3分)

  【小题3】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小题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5分)

  (1)“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2)吕蒙不愿学的理由和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小题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2分)

  答案

  【小题1】当权,当道 粗略地阅读 用 到 担心 怎么、哪里

  【小题2】吴下阿蒙(0.5分) 解释: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1分)

  刮目相待(0.5分) 解释: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1分)

  【小题3】①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②小时候喜欢学习,犹如白天刚刚出来的太阳。

  【小题4】(1)拜蒙母 与蒙结友(1分) 一方面说明了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1分)另一方面也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军中多务(事务多) 恐已暮矣(年纪大)

  【小题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当涂、以、过”结合语境即可推断出意思,分别译为“当权”“用”。“到,经过”。“涉猎”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应译为“粗略地阅读”。“安”是文言文中的固定用法的词语,译为“怎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平时的学习中应有积累,不仅知道其出处,更应知道其意思。一个是“吴下阿蒙”,出自“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另一个是“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出自“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更要重视,不仅知道出自哪个句子,还要知道它们在原文中的意思和现在的用法,做到知其意且会运用。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士、三日、少”等,“士”在句中应译为“读书人”,“三日”不是实指,应译为“几天”。“少”应读四声,译作“小时候”。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第一问在原文中提取“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回答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第一问第二步,从鲁肃的行为可知,吕蒙才略的长进惊人,鲁肃发自内心地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意与之结交。第二问在原文中提取语句作答即可,第一篇中可提取“军中多务”,第二篇可提取人物的语言“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当然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作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审清题干,看清题干共几步,按步作答。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首选使用原文语句。需要概括作答的,要结合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根据关键语句,拟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5】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可知,我们应从学习的角度谈体会。理解题干和文章内容可知,从四个人的身上可得到不同的启示,如从吕蒙、晋平公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要热爱学习、珍惜时间、虚心听取他人建议的启示,从师旷、孙权的身上可得到要善于引导别人的启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点评:要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根据原文内容,从人物的言谈、行为,事件的结果等当中得到启示,借用原文中的信息,组织成自己的语言,把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表述出来。注意切题做答,语句通顺。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6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中年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①炳烛:点亮蜡烛。②昧:暗。③行:一样,相同。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蒙乃始就学。( )

  (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肃为什么要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横线上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推托

  (2)粗略地阅读

  (3)于是,就

  (4)迟

  2.(1)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做博士吗?

  (2)师旷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 (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3.因为吕蒙已成了一个很有才略的人。(意思对即可)

  4.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便成了一个有才略的人。(意思对即可)

  5.青少年时期。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珍惜这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段,努力学习。(意思对即可)

  6.孙权是以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说服吕蒙。师旷则用形象的比喻讲明老年学习的重要,从而说服晋平公。(意思对即可)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7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 (2)未穷青之技( )

  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2分)

  1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等到及鲁肃过寻阳( ) (2)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13. D.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8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于厅事之东北角

  B.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C

  2.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大意相近即可)

  4.年纪大;事务多。(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9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6.(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B.非志无以成学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至霸上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

  D.非复吴下阿蒙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A.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B.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夫”字发起议论,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乙】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起初推脱,后听从劝说学习,终有所获。

  C.【甲】文讲道理透彻深刻。【乙】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D.【甲】文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要求。【乙】文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

  (5)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修:修养/长;

  B.志:志向/做标记;

  C.军:军营/军营;

  D.复:再/回答。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

  例句中“之”结构助词,的。

  A.之,结构助词,的;

  B.之,代词;

  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D.之,动词,到。

  故选:A。

  (3)本题考查节奏划分。句意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节奏划分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乙】文用鲁肃言行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而不是用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

  故选:D。

  (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与,跟随。驰,疾行,指飞速逝去。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②中重点词语有: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句意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答案:

  (1)C

  (2)A

  (3)B

  (4)D

  (5)①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②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0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

  3.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答案:1.C. 2.涂通“途”;邪通“耶”。 3.①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忙,都要学习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1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②父异( )焉

  ③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小题4】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题5】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

  【小题1】(1)粗略的阅读 (2)对… 感到诧异 (3) 同“攀”,牵,引 (4)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官

  注意(2)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为通假字。

  【小题2】略

  【小题3】方法:但当涉猎(1分) 目的:见往事耳(1分)

  【小题4】方仲永天资聪颖不学习,由天才变成普通人;吕蒙由于学习勤奋,学有所成。学习使人进步等(2分)

  【小题5】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孙权”所说的内容来分析读书的方法以及目的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根据“吕蒙”与“方仲永”最后的结局来谈明白的道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联系文章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2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于厅事之东北角

  B.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C

  2.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大意相近即可)

  4.年纪大;事务多。(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3

  《孙权劝学》课内阅读

  【基础积累与运用】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朝代)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诗》《 》《 》《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文字: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与运用】

  1.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3.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吗”。②耳: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

  4.C

  5.(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战国(2)《易》《书》《礼》

  6.(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参考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

  7.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精段阅读】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如: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5.B(应为侧面)

  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4

  《孙权劝学》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木兰当户织'B.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

  【小题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D中二者都是“用”;A:应当/对着;B:去/完成;C:了解/认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A中“卿”B中“孤”D中“自”都为人称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B中“邪 ”通“耶”;C中“贴” 通 “帖”;D中“扳”通“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B中应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也进一步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5

    一、填空题

  本文选自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 北宋 政治 家、史学 家 司马光 主持编撰的一部 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权谓吕蒙曰(对-----说 )

  2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权、当道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事务 )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代王侯的自称)(哪里、怎么 )( 研究 )(通耶,语气词 )

  5但当涉猎( 粗略的阅读 ) 6见往事耳( 了解)( 指历史 ) 7孰若孤( 谁)(像 ) 8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9及鲁肃过寻阳

  ( 到了-----的时候 )( 到 ) 10卿今者才略( 才干和谋略 ) 11非复吴下阿蒙( 不再是 )12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 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认清事物 ) 14肃遂拜蒙母( 于是 )

    三、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

    四、解释成语

  1 吴下阿蒙 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

  2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问答题

  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 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使人感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 神态、心理。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开卷有益

  12 文中的“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 ”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 侧面描写 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见往事耳 但当涉猎

  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6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及鲁肃过寻阳( )

  2、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浏览/粗略地阅读。

  (3)到了————的时候。

  2、(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2)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了。

  3、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8)劝人要讲究策略。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7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当

  B.见往事耳(了解)涉猎(应当)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好处)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孰若

  曾不若孀妻弱子孤

  B.蒙乃

  久而乃和始就学

  C.卿今者

  二者不可得兼才略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

  1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3分)

  译文: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分)

  译文:

  20xx年广西区百色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9.D(应为再)

  10.A(A项两个若均译为如或比得上;B项第一个乃译为于是,第二个乃译为才;C项第一个者附在时间词后,译为……的时候,第二个者附在数词后,译为个、样、种;D项第 一个乎是感叹语气,译为啊,第二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

  11.C(正面不正确,应为侧面)

  12.(6分)

  (1)(3分)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托)。(辞翻译正确给1分,以……多务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正确给1分,译文表达通顺给1分)

  (2)(3分)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岂治博士翻译正确给2分,译文表达通顺给1分)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8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小题。(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②但当涉猎( )

  ③及鲁肃过寻阳 ( ) ④卿今者才略(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或以钱币乞之。

  C.自以为大有所益。D.此独以跛之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小题4:吕蒙从“吴下阿蒙”到令人“刮目相待”给你的学习启示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只到了……的时候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与谋略

  小题1:B

  小题1:士别三日,就应重新另眼相看。

  小题1:开卷有益,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会学有所成。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B与例句“以”都是“用”。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19

  [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⑵即更刮目相待( )

  ⑶门人益亲( ) ⑷不迁怒,不贰过。(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⑵不迁怒,不贰过。

  译: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2分)

  答: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

  答:

  参考答案:

  (二)1.⑴研究 ⑵重新 ⑶更加 ⑷转移

  2.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⑵(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2分)

  4.示例:[甲]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分)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0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

  3.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答案:1.C. 2.涂通“途”;邪通“耶”。 3.①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忙,都要学习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1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洽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B.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宋何罪之有

  D.①肃遂拜蒙母②遂与外人间隔

  2.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3.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4.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2

  孙权劝学 (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2分)

  卿今当涂掌事( ) 卿今者才略( )

  【小题2】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 即书诗四句 孤常读书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蒙辞以军中多务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小题4】《孙权劝学》用 形式展开故事情节,说明了 。(10个字内)(2分)

  答案

  【小题1】(当权 ) (才能谋略)

  【小题2】( A )(2分)

  【小题3】翻译:

  ①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耶!(2分)

  ②士别三日(读书人、有志向的人分别三天、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2分)

  【小题4】《孙权劝学》用 对话 形式,说明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10个字内)(2分)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3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当……学”,但起初吕蒙以“军中多务”为由加以推辞。

  2. 孙权要求吕蒙怎样读书?

  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古代君对臣,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寡人”是古代诸侯对臣下的自称。

  4.文段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是北宋 (朝代)政治家,史学家。

  5.“博士”在文中的意思是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义是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6.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它是刮目相看,意思是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意在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学习给吕蒙带来的巨大变化。

  8.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一句。

  答:少壮不努力,老大独悲伤

  9.吕蒙的变化印证了一个成语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4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本文主要通过()来刻画人物

  4.鲁肃的话表现他()的感情

  5.文中孙权善权,请结合实际对不爱学习的艾万同学进行劝学(不超过50字)

  阅读答案:

  (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治经为博士吗?

  (2)只是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长兄你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了?

  3、对话

  4、惊叹

  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没有成就,长大就会遭到社会的抛弃,让自己无比后悔。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B.被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B.却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

  ;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涉猎(sh)孰(sh)遂(su)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4、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见:了解。6、蒙乃使就学乃:于是,就;

  7、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8、即更刮目相看。刮擦;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D)。

  A.{但当涉猎(应当){门当户对(相当)

  B.{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多多益善(更加)

  C.{见往事耳(历史){往事不堪回首(过去的事)

  D.{卿今者才略(您){卿今当涂掌事(您)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C)A.把B.被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A.于是B.却C.只,仅仅

  4.结友而别(C)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5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②父异( )焉

  ③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方法:

  目的:

  【小题4】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题5】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

  【小题1】(1)粗略的阅读 (2)对… 感到诧异 (3) 同“攀”,牵,引 (4)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官

  注意(2)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为通假字。

  【小题2】略

  【小题3】方法:但当涉猎(1分) 目的:见往事耳(1分)

  【小题4】方仲永天资聪颖不学习,由天才变成普通人;吕蒙由于学习勤奋,学有所成。学习使人进步等(2分)

  【小题5】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孙权”所说的内容来分析读书的方法以及目的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根据“吕蒙”与“方仲永”最后的结局来谈明白的道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联系文章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6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孰若孤/孰视之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事/完成)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了解/引见)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 D.孰若孤/孰视之(谁/通“熟”仔细)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1分);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1分)。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1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1分)。(答对三点3分,语言通顺1分。)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7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频繁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吴下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阅读题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二: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办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办法进行语言描写 。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3.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8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

  “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过寻阳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五个字)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司马光北宋 《资治通鉴》

  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7、A。迟,晚 B。怎么 C。再次,重新 D。到……的时候

  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9、年纪大事务多

  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29

  文言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色愈恭,礼愈至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D.益慕圣贤之道 自以为大有所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蒙乃始就学。

  11.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12.[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劝后辈读书,劝说方式有何相同之处?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13.[丙]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14.[丙]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参考答案:

  9.B(B均为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 向/ 在;C周到/达到(要求);D更加/益处)

  10.D

  11 ①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关键词:“以是”“假”)②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推辞。(关键词:“辞”“以”)

  12.相同之处:孙权和宋濂在劝勉后辈读书时,都是现身说法,以个人读书经历来勉励后辈。(2分)启发: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2分)

  13.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或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靠近皇帝身边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14.“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冲破重重阻力,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目标)。(意思对即可。)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篇30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但当涉猎(应当) 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3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小题3】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像仲永,先天聪明,由于后天的不接受教育,最后却沦为普通人。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鹭鸶阅读答案(五篇)03-22

【必备】《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03-25

试卷阅读答案(9篇)03-25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精选30篇)04-02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翻译(精选14篇)04-02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精选30篇)04-02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精选30篇)04-03

寒夜阅读答案(9篇)04-04

【荐】孙权劝学的翻译及原文14篇04-04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通用30篇)04-04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精选30篇)04-04

【必备】《孙权劝学》原文赏析10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