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阅读答案

时间:03月22日 网络精选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鹭鸶阅读答案(五篇)

  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成长。今天,我为大家推荐几篇关于鹭鸶的阅读答案范文,希望能激发你们的阅读兴趣,让你们在文字的世界中畅游。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希望你们能够多多阅读,不断成长!

鹭鸶阅读答案 篇1

  绿色的水田中,仿佛有成群的白色斑点,睁大眼睛一看,原来是鸟中的舞蹈家——白鹭鸶,正停在水田中,用那尖锐的嘴巴啄食。向田中扔一块石头,一下子,成群的白鹭鸶,一只只展开了白而大的翅膀,飞向蓝天。那飞翔的姿势,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啊!那轻巧的身子升上了天空,挥动着有力的翅膀,在天空中飞翔。我差点把它看成了美丽的鹤子,那美丽、优雅的飞翔姿势,使我也跟着跳起舞来。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与伦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的嘴巴 ()的翅膀 ()的身子

  3、为什么说白鹭鸶是鸟中的舞蹈家呢?请你画出短文中描写鹭鸶飞行姿态的语句。

  参考答案:

  1、仿佛:好像。

  无与伦比: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2、尖锐 白而大 轻巧

  3、成群的白鹭鸶,一只只展开了白而大的翅膀,飞向蓝天。那轻巧的身子升上了天空,挥动着有力的翅膀,在天空中飞翔。

鹭鸶阅读答案 篇2

  ⑴驱车穿越苗栗的田间公路时,惊见一只鹭鸶悠悠飞起。我不得不缓停车子在路边,注视那稀有禽鸟的盘旋。我甚至熄掉引擎,只因为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并且感到震撼。车窗外的白鸟,展翅的姿势何其优游自在,飞翔的速度何其从容不迫。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那白色的鹭鸶在绿色的水田巡行低飞。凡是它飞过的地方,都构成一方安详的国度。最后,它停驻在远处的田埂,背景正好是一幢幽静、古老的农庄。

  ⑵白色的鹭鸶,似乎在引导我恢复久已遗忘的记忆。由于它的存在,我才知道自己失去了许多。葱郁的竹林,谦逊的农舍,写意的流水,无私的稻田,一时之间都回到我的眼前。鹭鸶的白翼,竟能负载如此宽幅的风景,竟能唤起那么多失落的岁月,我竟一时无语。它站在那里,旁若无人,睥睨四顾,孤高的站姿,几许鄙夷、几许傲慢的神情,如此自然地把这块土地当做它的领土。面对这白鹭,人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生起了自卑。

  ⑶多年来,我在旅途上不停奔波,不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现在,闯入鹭鸶的国境,我一时竟不知所措。同样的景色,不也存在于我年轻的时光中?那时坐在自己家乡的山头,俯望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我接受过山河的祝福,接受过稻穗的颂赞和乡间农庄的抚慰,它们让我的人格成为芬芳泥土的延续。然后,我怀着一份过人的勇气离开家乡,开始构思人生的理想。在长年的追逐过程中,我渐渐放弃了最初的依靠。而所谓理想,岂非都是一些假想?如果不能与自己的土地相衔接,如果不能救助走向衰微的家乡或负载生养自己的国度,那么对理想的追逐不仅是虚幻,而且也是一种逃避。

  ⑷鹭鸶再次展翅飞起,在农庄前的低空回旋。它左顾右盼,缓缓控制着速度。暮霭渐渐下降,它的羽毛反而显得更为洁白明亮。然后,绕了两圈,它又回到了原点停驻。我爱极了以这样的角度观察它,我更可同时端详那安逸的农庄:色调灰暗的瓦片,配合着淡淡的白墙,与屋前的绿色水田构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种颜色的合成,毫不矫情,坦然面对广阔的天地。无悔无罪的风景,对照了我卑微的内心风景都市里浮华的颜色,仍暗藏在我内心一角,果然禁不起乡间水田素朴的检验。

  ⑸偶然路过苗栗,这片我不曾给予丝毫关注的县境,它却让我再一次寻回失去的时光。在不知名的农庄前,鹭鸶成为我全新的隐喻。回到家乡,我以为已经了解故土。可事实是,那样多的未知,我未曾探访。出现在眼前的农庄,矮檐长墙,白屋绿荫,掩藏着一个旧梦,此时的我,应该可以给予新的定义与诠释。逝去的,并不等于全然消失,追寻理想,不必然要放弃旧梦。

  ⑹苗栗平凡的乡间,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

  (选自《掌中地图》,有改动)

  22.第⑵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也自然而然地在内心生起了自卑?请概括其原因。(4分)

  23.文章在第⑴、⑶、⑷自然段中均写到农庄,这三次从不同角度抒写农庄,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24.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22.答案一:①鹭鸶的白翼,竟能负载如此宽幅的风景,竟能唤起那么多失落的岁月。②鹭鸶孤高傲慢,自然地把停驻的土地当做它的领土。答案二:①白鹭对家园的坚守;②我对自然、故土的疏远。[(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和概括)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2分。摘抄原文(如答案一),给2分;概括旨意(如答案二),给4分。]

  23.①第⑴段写农庄,表现了对幽静、安详的农庄的着迷;②第⑶段写农庄,寄托了对抚慰过自己的农庄的感激;③第⑷段写农庄,寄托了对坦荡、素朴的农庄的赞赏与忏悔。[(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概括)评分标准:本题6分。三次对农庄的抒写,各2分。其中农庄的特点或品格给1分;作者的情感给1分。]

  24.(1)结构上:以鹭鸶的形象作结,照应标题,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1分)(2)艺术上:款款呼唤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鹭鸶以人的情感,使文章生动,富有抒情气息,似余韵徐歇。(2分)(3)主旨上:思想上:鹭鸶的呼唤实则唤醒人们应不忘旧梦,在精神上回归乡土,找寻宁谧、自由、傲岸、坦然、朴素的家园。深化主旨。(2分)情感上:寄托了作者对于故土的眷恋和深情。(1分)

鹭鸶阅读答案 篇3

  一只鹭鸶

  童年的一个雪天,我们被饥饿困扰,家里委实找不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我和母亲以及还在襁褓之中的弟弟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父亲回来,他是到湖滩上挖野荸荠去了。虽然我们明白,这么大的雪,天又特别冷,湖滩肯定是冻住

  中午以后,父亲的身影才在我们久久等待的视野中出现。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我看见他摊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父亲说,那是只冻得快要死了的鹭鸶,在雪地里,一伸手就逮住了它。

  父亲把鹭鸶放到地上,它浑身颤抖,连站都站不稳。我蹲下来抚摸它的羽毛,它并不害怕,它是连害怕的力气也没有了。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在这种冰雪封冻的天气,这只鹭鸶真的太可怜了。

  我感到了一阵袭来的饥饿,就抬起头来问父亲:挖到野荸荠了吗?我饿。

  父亲眼里掠过一丝无奈:地冻得实在硬,刨不动。说着他将目光移向母亲:把这只鹭鸶杀吃了吧,孩子太饿。

  母亲显得十分犹豫,她信佛,从不杀生。衣服上落只虫子,也轻轻掸掉,不肯碾死,何况要杀这样一只可怜的鹭鸶呢?

  不,不能杀它,它太可怜了。我大声说。

  父亲说:我们没有吃的,你不是很饿吗?

  我不饿,一点也不饿,你别杀它。我赶忙说。

  它快饿死了,我们没东西喂它,它反正是要饿死的。父亲坚持着。

  不,我喂它,它不会死。我护住鹭鸶,扳开它的长喙,撮了些唾液吐进去,鹭鸶缩动长脖子,贪婪地吞咽着。

  见我如此,母亲就说:别喂了,口水喂不活它,我们不杀它了。

  我把鹭鸶放到一只旧竹筐里,筐里垫了些干草。我想着等到天晴,鹭鸶能够觅食的时候,就把它带到湖滩去放了。

  那是最难熬的一夜,两天没吃进一点食物的胃先是疼痛,接着似火烧火燎,以后就麻木了,身上一阵一阵地渗冷汗。我朦胧中觉得夜里母亲不止一次到我床边,伸手摸摸我的额头,然后,就小声的叹息。

  天刚亮,母亲摇醒我,说:快起来,鹭鸶死了,是饿死的。

  我来不及穿衣就跑到竹筐边,鹭鸶真的死了,倒在干草上面,脖子垂向一边。

  母亲烧了些开水,将鹭鸶冲烫了几下,拨了羽毛,然后剖开肚子,将内脏扒出来洗净。那只可怜的鹭鸶的胃囊里,除了几粒玛瑙色的砂粒之外,什么也没有。它大概也已经饿了好多天。

  鹭鸶自己死了,我们吃它便心安理得。鹭鸶太瘦,肉很少,母亲就烧了半锅汤,每人一小碗。

  那是我们家的一顿美餐。

  许多年以后,我仍忘不了那只鹭鸶,是它救了我们,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鹭鸶被我们吃了的第二天雪就停了,天气转暖,第三天,父亲就从湖滩上挖回了一些野荸荠。

  后来,我们长大了,母亲年老了。那年她身染重病,临终之前喊我到床边,说:记得那年大雪天的那只鹭鸶吗?是我扭断了它的脖子,我是罪过太深啊我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我的连走路也不肯踩死虫蚁的善良的母亲,不忍心让我们挨饿,竟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几十年来,她的心因此默默地承受着多少折磨啊! ----

  问题:

  1.用四字短语填空,理清文章的大致情节:_______→带回鹭鸶→_______→美餐鹭鸶→______

  2.文章为什么详细写我抗拒父亲杀掉鹭鸶充饥的提议?

  3.我朦胧中觉得夜里母亲不止一次到我床边,伸手摸摸我的额头,然后,就小声的叹息。 这句话能否删去?为什么?

  4.母亲为什么在临终之际才告诉我鹭鸶死亡的真相?

  5.文章表现的主要人物是母亲,为什么不以那年,母亲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为题,而以一只鹭鸶为题?

  答案:

  1.用四字短语填空,理清文章的大致情节:__饥饿难忍_____→带回鹭鸶→__不肯杀它__→美餐鹭鸶→__真相大白____

  2.因为杀了动物是很不好的一种行为

  3.不行,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

  4.因为她性佛,不爱杀生,就因为不忍心让我们挨饿,竟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几十年来,她的心因此默默地承受着多少折磨啊!

  5.因为课文围绕鸳鸯来写,如果是母亲杀死了一只鸳鸯为题,那么文中不是重点写母亲亲手杀死了一只鸳鸯。

鹭鸶阅读答案 篇4

  崔小用 岁月如流。但人生中一些忏悔是不能被时间抹去的。

  那一年我18岁,18岁的我曾经伤害过一只名叫“鹭鸶”的长腿大鸟。

  ……

  一个罕见的恶作剧就这样诞生了。我双手握住鹭鸶鸟的一条长腿,像折一根棍子样,“咔嚓”一下,把这条长腿折断了。鹭鸶鸟发出了可怕的惨叫声。我又抓住鹭鸶鸟的另一条长腿,用同样的方法也拆断了。

  之后,我把鹭鸶鸟往空中狠劲儿一扔。折了双腿的鹭鸶鸟在空中翻了几个跟斗,吃力地平衡好身子,在就要坠地的一瞬飞起来了,飞向空中。我仰头瞅着,大笑不止。原来,鹭鸶鸟断了双腿一样可以飞,只不过它的长腿不可能在身后笔直地伸着,而是像两截断绳头似的,耷拉下来,随着它的每一次扇动晃荡不止。鹭鸶鸟在我的头顶盘旋,不知怎的,它不肯离去,就这样一圈又一圈盘旋着不停地飞,几大滴鲜血滴落下来,滴在我的脸上。从正午一直到黄昏,鹭鸶鸟盘旋着片刻不停地飞;看得出,它已经很累了……

  我猛然醒悟,断了双腿的鹭鸶鸟,不可能降到地面上来了。退一步说,即便它冒险落下来,就休想再起飞!腿断了,蹬不动地面,翅膀也扇不起来……我怀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情,仰头望着空中的鹭鸶鸟,期待着它到了飞不动的时候,像块石头似的,从空中落下来。

  天越来越黑了,盘旋的鹭鸶鸟飞得越来越慢,啼叫声也越来越焦急、嘶哑。鹭鸶鸟与别的鸟儿是一样的,天黑之前必须降落归巢……突然,一幕既悲壮又令人生怜的场景出现了:鹭鸶鸟张开双翅,朝一棵大树飞去,并保持着双翅张开的姿势,成功地落在树冠顶上——准确地说,它是用双翅把自己的身子挂在树枝上!

  月亮出来了。鹭鸶鸟一动不动地就这么挂在那里,跟死了似的。第二天天蒙蒙亮,我急匆匆地赶到了这里,看见鹭鸶鸟吃力而又笨拙地收拢自己的双翅,以便让身子成功地从树枝缝里掉下来,它竟然做成功了:只见它像块石头似的往下掉,半途中,它找到了一个机会,猛烈地扇动双翅,再一次成功地飞起来了。鹭鸶鸟又开始了长时间地盘旋飞行。它有可能像昨天那样,从天亮一直飞到天黑,除非它掉下来。快到中午时,鹭鸶鸟饿了,也渴了;好几次,它都想冒险落下来,但临近地面的一瞬它又飞起来。太阳偏西的时候,饥渴难耐的鹭鸶鸟终于不顾一切地降落了,却一连在地上翻了七八个跟斗,就再也动弹不了了。

  我赶紧跑过去,朝它大张的长嘴里灌些水进去,又给它喂了几只青蛙。不渴也不饿了的鹭鸶鸟就挣扎着要飞,但飞不起来;我抱着它往空中一扔,它就飞起来。但它双腿的断茬处又流血了,染红了我的双手。一定是它降落时伤口撞到了地面上,把已经结痂的地方又撞破了……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捉上十来只青蛙,等到鹭鸶鸟飞临头顶时,就扔给它,让它在空中接住吃掉,这样它就不用冒险降落了。

  鹭鸶鸟很聪明,立刻就懂了,在空中,它接得那么准,一口一只,从未错失过,我将每一只青蛙都灌了一肚子水,才扔给鹭鸶鸟吃,所以它也不会感到渴……从此,我与鹭鸶鸟达成了默契:饿了,它就到处找我要吃的,有时竟盘旋到知青点来,高声啼叫着要我出来喂食。晚上,它就把自己挂在树枝上睡觉。这样,大约过了一个多月。

  这天,我病了,发高烧,神志不清地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别的知青全都到水库工地去了,家里没人。鹭鸶鸟饿了,就低飞着盘旋到知青点上空,要吃的。我听到了鹭鸶鸟的啼叫声,挣扎着滚下床来。我看到了越飞越低的鹭鸶鸟,但我已经没有力气再给它捕青蛙了。

  饿急了眼的鹭鸶鸟再一次冒险着陆了。它可怜地翻着跟斗,落在离我很近的地方。这时,一条狗看见了鹭鸶鸟,箭似的冲过来,就在我的眼前,一口把鹭鸶鸟叼在嘴里,掉头跑了。我大声地骂起来,继而号啕大哭,可是那条狗根本就不理睬我的哭骂,越跑越远……

  大约10分钟后,那条狗嘴里横叼着一条长长的鹭鸶腿,一蹦一跳地呈嬉戏状跑回来,把鹭鸶鸟吐在我的面前就走掉了。

  我恸哭不止……

  黄昏时分,我把鹭鸶腿埋了。给鹭鸶修了个小坟。

  多少年过去,我从此怕见长脖子长腿的禽鸟。

  直到那天我和妻儿一起去郊游,一只多年来一直盘旋在我的梦中,此刻却真真切切突然出现的鹭鸶鸟,突然降落在我身旁的水田里,我惊恐地失声大叫,冷汗直冒。面对妻儿不解的目光,我终于说出了那个发生在并不久远的昨天,一个名叫崔小用的知青与一只断腿鹭鸶鸟的故事……(节选自《意林》20xx年1月)

  1.文章的开头有何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速读这篇文章,可以抓住文章开头的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鹭鸶鸟的前后态度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鹭鸶鸟为什么不憎恨“我”,反而还要找“我”要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鹭鸶鸟死了,“我”恸哭不止,还为它修了个小坟,你认为这种感情是否虚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同步题答案1.以议论开头。

  2.忏悔(或伤害)。

  3.残酷伤害;悔过补偿。

  4.因为它要活下去,只能找“我”要吃的。

  5.不虚假。因为“我”被鹭鸶鸟顽强的求生欲望所震撼,“我”喂养它,已经在用实际 行动补过了,“我”和鹭鸶鸟之间也产生了信任、默契。所以鹭鸶鸟死了,“我”很伤心。

鹭鸶阅读答案 篇5

谁能看见鹭鸶的腿

何晓

  吃了早饭,老庚就准备去城西看鱼翅。

  老庚在古城长大。他没事就在古城闲逛,城里的古迹,他都很熟悉。他每次走过江边,都要跟江边镇水几百年的石犀牛说几句话,拍拍牛背。这石犀牛曾被人拉到街上去充当雕塑,后来又被随意扔回江边,还被调了个个,背对着江面。

  老庚站在天井里大声喊:“哥哥!哥哥!”

  嫂子推开门,把一个漆黑的脑壳伸出来,说:“早就去江边钓鱼了。”

  “咦,你的脑壳昨天还是花白的,今天咋就漆黑了?”老庚偏起脖子问。

  “我这是染了发!你个疯子!”嫂子“嘭”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老庚把手背在身后出了门。高高瘦瘦的身影,像一根秋风里的老豇豆。老庚边往江边走,边想昨天晚上的电视节目。

  昨晚看电视,他随手换到一个频道,看到一个专家正在讲“中国古代的水利建设”。专家指着一张图片说:“为了防止水直接冲击堤岸,人们在堤岸外面筑出一段形状类似鱼翅的分水堤,俗称鱼翅。这段鱼翅就在古城西边,修建于明朝,是目前四川唯一保存完好的鱼翅。”如果不是因为天黑,老庚真想当天晚上就去看看。

  老庚出了古城,到了城南的江边,看见江上鹭鸶飞来飞去。他沿着滨江路一直往西走,路上冷冷清清的,只有临水的那一边,隔一段距离就插着一根鱼竿,像一只只贪婪的手,伸向江面。老庚远远地望见哥哥在最远的那根鱼竿附近坐着,白白胖胖的,很显眼。

  一艘游船轰隆隆地从江心开过去,船尾拖着一条污水带,就像是犁头从枯了很久的水塘里划过,把下面的淤泥翻了上来。老庚被吓了一跳,朝着江面骂了一句。

  一只鹭鸶惊恐地从老庚眼前飞过,眨眼间就在不远处展开一对大翅膀狠命地挣扎,而插在岸边的一根鱼竿也随之剧烈地摇晃起来。老庚飞快地跑到那根鱼竿旁边,发现鹭鸶的腿被鱼线缠上了,而且越挣扎,鱼线缠得越紧。老庚蹲下来,去帮鹭鸶解开鱼线,可鹭鸶显然不理解老庚的好心,拼命拍动翅膀,还来啄他。老庚呵呵笑着。鹭鸶拼命地挣扎,老庚的手被啄出血了。

  鹭鸶终于飞走了,老庚直起腰来,发现哥哥跑了过来。“要你多事!我钓不到鱼,钓只鸟回去也可以给你嫂子交差呀。”哥哥拾起鱼竿抱怨着。老庚看到哥哥愤愤不平的样子,不敢再出声了。

  老庚继续往城西走,他远远地看到一群人正在施工。近了,老庚发现他们正在拆鱼翅的石条!

  老庚的脑袋“嗡”地一声,他冲上去拉住一个撬石条的人,大声问:“你们在干啥?”撬石条的人把老庚拨拉到一边,老庚又扑上去,趴在石条的上面,整个人写成一个“大”字。几个工人过来把老庚抬起扔到路边。老庚呜呜地哭了。

  一个工头模样的人走过来说:“你哭什么哭?”老庚说:“这是明朝的东西啊!”“你懂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走远些,不要影响我们建娱乐城。”工头模样的人说,还小声骂着,“你这个疯子!”

  老庚呆呆地坐在岸边,看那些人说说笑笑地拆着鱼翅。

  太阳落山,撬石条的人终于收工了,江边安静下来,只有远处的江面上有几只鹭鸶在快乐地飞翔着。老庚站起来,回身去看古城,突然觉得,那片古城像一只被鱼线缠住了腿的鹭鸶。他急急忙忙地跑回古城,一边跑,一边找,一边叫“鹭鸶,鹭鸶……”

  一个行人想弄明白老庚在找什么,就问:“你在找什么?”

  老庚突然说了一句:“你能看见鹭鸶的腿吗?”

  (取材于何晓的同名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写老庚要去看“鱼翅”,但“鱼翅”究竟是什么,在后文才通过插叙解释,让读者由疑惑到豁然,增加了阅读趣味。

  B.作者将背着手的老庚比喻成“一根秋风里的老豇豆”,形象地写出了他高高瘦瘦的外形特征,暗示他清高孤傲的性格特点。

  C.文中老庚的哥哥这一形象,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对待鹭鸶的态度上,都和老庚一致,起到了正面衬托老庚的作用。

  D.无意中看到的一个介绍古代水利建设的电视节目,激发了老庚坚决保护文物的意识,他决定第二天马上去阻止人们拆除鱼翅。

  E.小说写了鹭鸶被鱼线缠住和鱼翅被强行拆除两个主要情节,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被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2)解释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义。(6分)

  那片古城像一只被鱼线缠住了腿的鹭鸶。

  (3)联系全文,请简析小说第2段写石犀牛有什么作用?(6分)

  (4)文中工头模样的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文本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1)E(3分)A(2分)B(1分)

  (B“清高孤傲”不准确;C“都和老庚一致,起到了正面衬托老庚的作用”有误;D“激发了老庚坚决保护文物的意识,他决定第二天马上去阻止人们拆鱼翅”有误)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城正在因为人们的贪欲而遭到破坏(2分),表达了老庚对古城命运的担忧(2分)。

  (3)这是一段插叙(1分),将人们随意处置石犀牛和老庚对石犀牛慎重看待作对比(1分),说明古城人们缺乏文物保护意识(1分),表现出老庚对文物古迹的喜爱(1分),为下文写人们随意拆除鱼翅和老庚与他们产生冲突做铺垫(1分),批判了社会普遍存在的为了满足贪欲而肆意破化文物古迹的行为(1分)。

  (4)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只有拆掉古老的鱼翅,才能建设现代水上娱乐城。句意理解2分,阐明自己的观点2分;联系文本2分;联系现实2分。

【鹭鸶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边城阅读笔记高二(五篇)03-21

搞笑猜谜王谜语答案(7篇)03-21

边城阅读心得(8篇)03-21

微波阅读答案(9篇)03-21

幼儿趣味谜语及答案(6篇)03-21

竹子阅读答案(精选15篇)03-22

搞笑的谜语及答案(6篇)03-22